【声明】本文仅作为个人思考记录,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。
全文约5200字,尽量简单有效,省流版:结论如上图。
文末有在线表格二维码,含计算公式、批注等更多信息,注意有4个分表。
我是会计小白,抄唐朝老师作业的中级抄手,不懂的东西很多。试试「会计小白轻松学会企业分析」?emmm...难度大,还是先以终为始吧,反过来拆解结论作为开始,自问自答。有兴趣空了慢慢看,没兴趣就忽略哈。
我给自己定下“呆板的、不知变通的”折扣规则: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%买入;当年50倍pe或三年后合理估值上限的150%卖出(孰低);期间波动不关我事。”
完整版在唐朝老师的书《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》第140页:
①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,三年后合理估值=第三年预计自由现金流x(1÷无风险收益率),高杠杆企业打七折。②三年后合理估值的 50% 为目前的理想买点。三年后合理估值x150%或者当年50 倍动态市盈率,二者中较低值为一年内卖点。
「懂」和「便宜」这3个字,就是投资的全部。而且这3个字,只跟自己有关,需要问别人就还不够「懂」,更不知道是否「便宜」。听起来玄乎,但事实就是如此。口诀:不懂不投,闲钱投资,远离杠杆,不要做空,适度分散(三五个行业,七八家公司),最多四成(40%个股上限,60%行业上限),忘记成本(价值只跟当下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差值有关),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,无风险收益率是合理市盈率之锚(不会长期低于2%)。价值投资的价值二字,甚至都是多余的。投资就是追求物超所值,只要目标是“得到的价值>支付的价格”就是投资。不然投资是什么呢?
不然买的是什么?买公司就是买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。自由现金流折现是个思考方式,不是计算方法,一旦按折现公式计算就是精确的错误。
我对好公司好价格的理解是:对企业的商业模式(怎么赚钱)、核心竞争优势(怎么抵御竞争)、管理层人品能力以及内在价值的判断。
对优质企业来说,波动不是风险,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。核心是企业的盈利增长,其实无需“接盘侠”。唐师这句“瞅地,别瞅傻子。”优雅,真是优雅,真心简洁精准,哈哈简单举例:比如10万人持有1个公司股票,市值100亿,股价100元/股,其中1个人95元/股卖出成交,则10万人持有的股票价格立刻全部变成了95元/股,但企业在95元/股成交那一刻/那一天/甚至那一年,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市值却在那一刻降了5个亿。有句话挺准确,叫做「边际交易价格扭曲了企业内在价值」。价值1块钱的东西5毛钱买,就有了很大的安全边际,但得知道它大概值1块钱。确定性越高,所需安全边际可适度降低,比如7毛钱就开始买。核心还是对企业的理解。还是那句不懂不投的口诀,但有兴趣且有钱有闲,可以探索挑战扩大能力圈。“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,比能力圈大小重要的多。”时间精力有限,唯有兴趣+专注,力出一孔,压强够大,也许才能真的慢慢扩大能力圈。确定性>成长>低估,这句很精准,出自唐书院同学@星光《BEYOND》,星光同学对投资一定用了真心,谢谢星光,大大的赞,哈哈。
成长是价值的组成部分,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,不成长的价值通常危险,无价值的成长更加危险。完毕。
①年报后最近的周记:年报后最近的周记做调整,三年后就取值对应的年报年份+3。比如茅台2022年3月28日晚上发布2021年报,4月2日的周记调整,三年后就是2021+3=2024年。②半年报后的8月底:半年报的发布集中在八月份以内(港股除外),统一八月底调整,2022年半年报,对应的三年后就是2022+3=2025年。因企业伴随时间推移价值在增长,若无重大变化或意外,年报和半年报后,分别将合理估值和买卖点上调10%,相当于取值年度增长20%。优质企业跌到当年合理估值时,有新资金是直接买入还是等待更便宜的价格?简单总结,答案是:因人而异。核心是认识自己,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,早早定好规则,依规则机械执行,并平静接受结果,不断重复。避免既要又要的难两全,和近因效应的患得患失。若对市值波动承受能力较弱,或需要从股市提取日常生活支出,则等待更便宜的价格,甚至到理想买点再买。优点是若等到则收益更高一些,缺点是可能会错过,资本逐利天性导致极端价格不会存在太长时间,也许等不到理想买点,拿着现金承受通胀降低购买力。若对市值波动承受力比较强,三五年不需要从股市提取日常生活支出,就像巴菲特和芒格说的“宁愿要大幅波动的15%年化收益,也不要平稳向上的12%年化收益”,则合理估值区间选择股权更适合。优质股权在逻辑和数据上都被证明是最好的资产形态,是时间的朋友,缺点是可能要承受买入后下跌幅度较大,或其他目标企业跌到合理估值区间但没钱买的烦恼。
来源:Siegel, Jeremy, Future for Investors (2005),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, Measuring Worth.
①腾讯:预估2022年净利润1200亿(实际1156亿),当年合理估值=1200×30=36000亿,卖出起点=1200×50=60000亿,暂不作调整。②茅台:预估2022年净利润调价后700亿(实际未直接调价627亿),则2022当年合理估值=700×30=21000亿。预估2023年当年净利润730亿±10亿,故2023当年合理估值=730×30=21900亿:我暂时写成730±10亿范围吧。具体数据等股东大会披露了公司2023年财务预算数据后,再进一步细化。
③洋河:预估2022年净利润100亿,当年合理估值=100×27.5=2750亿,因时间推移上调10%=2750×110%=3025亿。卖点也同步上调10%。
⑤分众传媒:预估2013-2022年近10年平均净利润40亿,当年合理估值=40×25~30=1100亿±10%,理想买点=1100×70%=770亿,因时间推移上调10%=770×110%=850亿,830亿暂不做调整。卖出起点=40×30×150%=1800亿,因时间推移上调10%=1800×110%=1980亿。--净利预估信息来自唐书房《老唐实盘周记20220820》⑥陕西煤业:2013-2022近10年平均扣非净利润约96亿,买入起点=96×25×70%=1680亿,理想买点打8折=1680×80%=1344亿,简单记为1350亿。(费雪)大师是说,如果新加入的资金量比较小(和原持仓市值比),而且手头原有的股票浮盈不少时,买高点儿就高点儿吧,持股优于持币;反之,如果新资金量比较大,那还是等更便宜的价位稳妥。
自己定。我个人觉着5%以上就属于比较大了。如果你年龄比较小,或者总资本比较小,这个比例我觉着还可以放大点儿。
买点最多只等30天。如图,分3个买点,买点1当年合理估值开始买入,买点3理想买点出清现金或打满单个公司持仓上限,3个买点仓位分配比例约5:3:2,各买点仓位是指买入金额占总金融资产的比例(不含3-5年日常支出)。比如茅台持仓上限40%,则买点1买到总仓位20%,买点2买到35%,买点3买到40%。这是在「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」基础上,又加了一层打折买入的安全边际,对冲长期必然犯错和短期可能的看错、估错、黑天鹅,对我来说已经比较保守。根据确定性分配仓位比例。个人心中的确定性排序:茅台>腾讯>洋河>古井贡B>分众传媒>陕西煤业。顺手记录,唐朝老师单支持仓上限:茅台40%,腾讯40%,洋河25%,古井贡B15%,分众15%,陕煤15%,海康威视15%,福寿园10%,美的10%。新资金可用的当日或下一个交易日就买入。若持股比例没到上限,且当前市值低于买点1(当年合理估值),则按照「距理想买点需跌%」数值排序,从小到大开始买满仓位上限,以此类推。若第一顺位不够1手(A股的100股),或打满单支上限还剩现金,则买入第二顺位。如上面的买卖点图,按规则那么:B.距「理想买点需跌%」数值最小的是11%,对应腾讯,那按目标仓位买入腾讯,直到打满40%上限;C.若资金不够1手腾讯或打满了腾讯仓位,则买古井贡B或分众。买洋河也行,各持股公司「距理想买点需跌%」差异≤5%时,按确定性排序买入即可。持股优于持币。新资金可用的当日或下一个交易日,对于没买到持仓上限的公司,按确定性排序,持股公司与类现金资产(如货币基金)比较、与沪深300比较、与恒生ETF比较,哪个未来收益率更高买哪个。其他极端情况遇到了再说。④等买点时,以及3~5年的日常支出/备用金放哪儿?通常只放在本金安全、波动小、随时可调用于生活支出的货币型基金:A.招商银行「朝朝盈2号」,目前每日70万实时转出额度,或者「日日宝」,目前每日35万实时转出额度。年利率略高于2%;B.或者微众银行活期+,每日30多万实时转出额度,年利率约2.5%;C.或者银华日利ETF,就在证券账户里,交易日可卖出调用,年利率接近2%。⑤若买点以3年后合理估值或理想买点为锚点来设定,要注意什么?要注意未来3年平均每年净利增速。我个人暂不采用这种方法设定买点,原因一是收益率不能作为目标,只能是个结果,理想买点=3年后合理估值的50%,打5折我的理解是主要为了留够安全边际,不是为了3年翻倍达到26%年收益。二是一个数学计算:A.若65折是买入起点:3年后合理估值*65%=3年后合理估值*50%*130%=理想买点*130%,则当未来3年平均每年净利增速≥15.44%时,买入起点市值高于当年合理估值,买贵了一点点。不过影响倒不致命,未来的净利增速可以弥补一些损失。B.若6折是买入起点:3年后合理估值*60%=3年后合理估值*50%*120%=理想买点*120%,则当未来3年平均每年净利增速≥18.56%时,买入起点市值高于当年合理估值,买贵了一点点。同样影响倒不致命,未来的净利增速可以弥补一些损失。我个人是当年预计净利润的50倍、55倍、60倍市盈率,分三次清空。
这个清楚简单,而且也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,没啥可特别阐述的。
朋友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力,去确定自己的卖出规则。
通常分3次卖出,每次卖1/3:
周期股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法,不估算3年后净利润。陕煤到卖点直接清仓:卖点=当年合理估值的150%=近10年平均扣非净利润×25×150%。这算是极限场景,是同学们对老唐估值法边界的探索。可以暂不关注,因为唐师选择的企业净利增速没有低于8%的,通常50倍规则早于150%规则触发卖点。至于无风险收益率过高,遇到了再说,到时用这表格算一算就行,暂时不用费头发。如上图,去年6月测算过,之后有别的事比较忙,最近抽空完善了一下,详见文末腾讯文档分表3和4,有兴趣可以看看。满足老唐估值法三大前提的企业,测算验证--假设净利润增速低(通常指低于8%),或无风险收益率高(通常指高于4%),当150%规则早于50倍规则触发卖点时,则150%规则一次性清仓更划算,不需要分批卖出。上述假设成立。净利润增速低(通常指低于8%),或无风险收益率高(通常指高于4%),当150%规则早于50倍规则触发卖点时,则150%规则一次性清仓,在绝大部分情况下,已拿到含风落之财且高于三年翻倍的回报,无需分批卖出。也使得投资体系更简单有效,具体验证过程如下。此结论也适用于周期股。唐书院同学对买点等也有很多精彩思考,点击直达文章:
2023年4月1日
【声明】投资有风险,决策需谨慎。本文仅作为个人思考记录,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。